過年  

~過年~

 

      在民國60年代,家庭經濟環境要稱得上是“小康”的人家並不多,所以“節儉”便成為家家戶戶的信念~如一大碗地瓜稀飯配幾塊花瓜再加上幾粒花生米,算是很好的早餐了;中餐的便當盒裏白飯總是佔滿了三分之二,若打開便當盒,發現多了一個荷包蛋,那一天就會像是中了大獎一樣特別開心。所以,過年成為是每一個孩子最期待也是最喜愛的民俗節日。

 

       過年除了有平日很少吃的到的雞、鴨、魚、肉,還有逛街買新衣、新鞋的喜悅心情。除此之外,放鞭炮也是小男孩的最愛~如水鴛鴦、老鼠炮、沖天炮以及女孩子只敢玩的仙女棒等等;然而,最重要的是有“紅包”可以拿!

 

       記得小時候過年的時候,最高興的事就是回阿媽家拜年,因為我們的舅舅阿姨眾多,每一個小孩可以拿到很多的紅包,所以,這些親戚最怕我們家七個小孩回去拜年。因此,在印象中也很少客人來我們家拜年,因為一次要包七個紅包,損失太大了!

 

      「這一群囝仔幫回來了!(台語)這句話成為親戚們對我們家小孩每年過年必說的一句話。然而,我們家眾小孩並不以為意,反正不管是看到誰,只要兩隻手交叉握拳並很有禮貌地說聲“新年恭喜”就會有紅包入袋。等到吃完晚餐,每個小孩都滿載而歸後,我們就會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得到的紅包拿出來數,看看誰的錢最多並七嘴八舌地開始討論“大方和小氣”的議題!然而,快樂的心情總是短暫的不超過五分鐘!因為總在大家樂此不疲之時,媽媽就會把我們集合在客廳並用認真而嚴肅的口氣對我們說:

 

      「現在把你們的紅包全部交出來,因為要繳學費!」(台語)

 

       這時,可以聽到眾姊妹唉聲嘆氣的聲調並且一副心不甘情不願、無可奈何的表情,依依不捨地將手上的紅包以慢動作的速度交給了媽媽。不過,通常這樣的可憐樣都會軟化媽媽的心~

 

       「一人發五十元給你們,要買什麼自己去買,不能亂花!」(台語)

 

       拿到錢的姊妹們就會心滿意足地把錢再裝回紅包袋裏並握在手中上床睡覺了!

 

       這樣每年必定會上演的對白,等到姊妹們都長大懂事後,才體會到~原來辛苦的媽媽為了供應七個孩子唸書,寒假過後的學費都靠著親戚給的紅包來支付:而暑假過後的學費則是靠著平時的家庭代工來支撐!所以,現在對於經濟狀況較為不佳的姊妹或親戚,在過年時總會利用間接性的幫助~那就是多包些錢給他們的孩子,讓他們也能擁有較好的生活品質!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過年
    全站熱搜

    La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